- 发布人:辽宁省乡村振兴局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
- 来 源:
宽甸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重大政策利好,抢抓机遇,强化扶持,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禀赋,积极搭建有效平台,构建科学体系,培养实用人才,探索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品牌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商发展格局。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鼓励电商联盟、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结对帮扶,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脱贫乡村农产品,通过网络为脱贫户代购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便利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摸索形成“电商+合作社+脱贫户”“电商+企业+脱贫户”等一批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模式。
“品味宽甸”“满乡印象”等电商企业已经在全县对接110家合作社和产业基地作为产品直供基地。同时约定合作基地优先收购脱贫户的产品。平均每年帮助2500多户销售农家鸡、鸭、鹅蛋30万余枚,山野菜8000多斤,蘑菇木耳10000多斤,跑山鸡6000多只,大榛子、蓝莓、艳红桃软枣猕猴桃50多万吨。实现帮助脱贫户直接销售额和间接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帮助农户代购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工业产品下行累计销售额可达1000余万元。先后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蓝莓、软枣、草莓等品控基地5000亩,整合资金1000万元建成牛、跑山鸡等多个养殖场,建成电商企业自己的品控扶贫基地,带动农户2000多户,人均增收1200元。使农户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电商帮扶效果显著。利益联结模式为脱贫户农产品解决了销路问题,使他们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实施电商人才战略,开展电商业务知识培训,以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和相关电商企业为抓手,大力实施电商人才培训孵化,通过举办电商帮扶培训班等形式,对乡村振兴部门干部职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有电商帮扶意愿的农户进行电商帮扶培训。现已培训电商人才5000余人次,孵化电商企业及个体网店120余家,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同时大力开展网红主播职业技能大赛,充分拓展电商人才职业技能,培育孵化网红主播150余人。全县网红主播粉丝量百万以上3人,十万以上12人,万人以上23人。
完善电商服务体系,解决物流配送难题,目前已为全县乡镇农产品做品牌孵化工作,开展一乡一品一店服务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步达远镇“达远万家”、虎山镇“虎山城礼”的帮扶品牌建设等工作,乡镇服务站(店)及电商帮扶商城也上线启动;电商企业依托镇村级电商帮扶服务站点、新益农服务店和服务点、各村原有的超市和小卖店,完成179个村204个服务点建设。为进一步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配送布局,加快快递业发展,加强与邮政公司合作,优化整合邮政车辆、客运线路,社会快运车及快递公司等,构成县域内外互联互通的运输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解决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行物流企业与村网店联建、依托城乡公交捎带、发展“草根物流”等办法,多形式解决物流难题。
抓好扶贫产品宣传营销,打响宽甸区域品牌,密切关注电商服务站运营情况,重点挖掘好的农特产品。用好上级部门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做好网销产品筛选,积极策划包装,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全县电商品牌。2018年6月满乡印象电商企业为解决下露河残疾贫困蜂农袁春林蜂蜜滞销问题,满乡印象策划了线上“甜蜜圆梦”爱心义购活动,仅一个月内销售蜂蜜1100多斤收入6万多元。此外宽甸县电商企业满乡印象还分别策划了“浓情端午 吉礼相送”“江畔桃园·结义”“不忘初心助力乡村振兴——宽甸特产沈阳行”等活动;品味宽甸完成了“百家特色蛋”“干沟子鸡”“寿乡蓝莓”等20多个帮扶产品的开发和品牌设计及市场投放。宽甸县不断涌现了像“宽甸石柱参”“河口艳红桃”“中朝友谊蛋”“百家特色蛋”“下露河冷水大米”“寿乡蓝莓”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带动本地蜂蜜、食用菌、特色水果、山珍、有机大米等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